- 联系人:郭总
- 手机:13861192895
- 地址: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汉江路392号
- 13861192895
-
一、工程应用
1.1工程概况
基于某新建二级公路展开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应用研究,该新建二级公路采用沥青路面结构,K231+120—K231+650段为长大纵坡段,沥青路面结构的中面层采用抗车辙沥青混合料,抗车辙的掺入量取0.35%,各材料的选用及配合比设计同室内试验。
1.2施工要点
(1)拌和:一定程度上增加沥青及集料的温度,使其分别保持在160~170℃、190~200℃,且出料温度不得低于175℃;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拌和,投料顺序为集料→基质沥青与抗车辙剂→矿粉,集料干拌时间不应低于15s,沥青混合料的湿拌时间不低于25s。
(2)摊铺:由于抗车辙剂对温度较为敏感,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覆盖保温。摊铺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同时并排匀速摊铺,速度控制为2.5m/min,应连续一次完成摊铺,不得停顿、掉头,摊铺温度应控制在
160~170℃。(3)碾压:初压温度控制在150~160℃,终压温度控制在90~100℃。
1.3检测及评价
现场拌和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后,制备相应试件分别进行试验检测,检测可得1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次数为6795次/毫米、低温破坏应变为2892uε、残留稳定度为93.5%,均优于室内试验,且远远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。
待K231+120—K231+650段路面碾压完成后对其进行了相关检测,检测得到路面的渗水系数为28mL/min,弯沉代表值0.154mm,分别小于规范及设计要求的120mL/min、0.181mm,观察发现,铺筑完成后的路面平整密实,无裂缝、泛油、搓板现象产生。
路面通车后3年内,作为重要的货物运输通道,经历了复杂的行车荷载及高温天气。对K231+120—K231+650段长大纵坡路段持续观测发现:采用1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后的沥青路面,未出现明显车辙现象,路面平整,无明显裂缝产生,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。
结语
(1) 抗车辙剂掺入后,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明显增强,抗车辙能力优异,可适用于高温地区重交通沥青路面及长大纵坡路面。
(2)抗促进作用,但大规模施工也会对环境带来影响,尤其是在当前“环境保护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背景下,必须要正视这类问题。通过实际经验发现:如果在施工中认真履行相关环保规定,各部门做好监督,施工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将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。
- 上一条信息: 抗车撤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实验...
- 下一条信息: 高粘剂在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置中...
- 返回列表